苹果放弃造车,谁最开心谁最慌?

团团车 2024-03-04 次阅读

苹果取消造车计划,狠狠打了汽车界和科技界的脸。

这个神秘造车的公司,过去一直被新势力挂在嘴边,大家都认为它将成为业内的最大对手。

然而,外媒突然放出消息指,苹果正逐步结束长达十年之久的电动车项目,将重心转向AI人工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已发出过类似信息。

他当时表示,苹果造车项目已销声匿迹,只有通过收购车企才能确保在几年内完成量产。

苹果汽车项目的“暴毙”,并非完全的不可预知。

在悼念之余,苹果「弃车」能让大家反思的是什么,这是重点。

从一开始,苹果汽车项目的自我定位,就有点离地。

在2013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了“iOS in the Car”计划,打算把iOS系统整合至汽车中控屏当中。

次年,苹果将“iOS in the Car”更名为“CarPlay”。

也是在这一年,苹果在内部启动了名为「泰坦」的汽车项目。

2014年对于新能源汽车是个特别的年份。

这一年,特斯拉正式在华启动销售,马斯克完成首次访华。

在访华期间,马斯克跟中方开始谈论落地生产事宜,而到了6月,特斯拉更是宣布开放所有专利,尽显友好态度。

接下来,国内连发多条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政,彻底破除外界对于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决心的怀疑。

在此背景下,苹果走上造车的道路,也是顺势而为。

不过,苹果在造车方向上的选择,就有点过于理想化了。

那时候,谷歌已启动了自动驾驶项目有好几年时间。

在头顶着昂贵的激光雷达之下,谷歌打算直接实现L4自动驾驶能力。

反之当时还没找到盈利办法的特斯拉,则认为成本更加低的摄像头方案,才是量产的关键。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路径,有钱有势的苹果毅然站到了谷歌一边。

「豪华全自动驾驶电动轿车」,这是苹果泰坦计划的目标。

正因为对全自动驾驶路线的执著,苹果的造车之路充满了坎坷。

2016年,苹果在发给美国交通部的信件内容中表示,「苹果不会跟特斯拉一样去造车,而是专注于研发自动驾驶软件技术。」

2017年,苹果CEO库克对外表示,「自动驾驶是所有人工智能项目之母,也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

只不过,苹果自动驾驶技术除了在演示环节上表现不俗以外,各种小事故层出不穷。

「无法落地」,是致命伤。

至于苹果跟众多车企商讨代工生产的传闻,也只停留在了小道消息的层面。

2022年3月,郭明錤指出,苹果汽车团队已解散了一段时间。

他认为,要想在2025年量产Apple Car,苹果需要在3到6个月内进行团队重组。

那年的12月,再有消息传出,苹果汽车的目标推出时间延迟一年,到2026年。

此外,报道指出苹果计划将每辆车的售价,从原来超过12万美元,调低到10万美元以下。

同时,苹果还将放弃L5全自动驾驶路线,只支持高速公路上的全自动驾驶能力。

今年1月,有消息透露,苹果汽车再将自动驾驶级别从L4下调至L2+,且发布日期进一步推后到2028年。

2月28日,苹果传来取消电动车项目的消息。

纵观这10年苹果秘密研发汽车的历程,「自动驾驶」是其量产的最大阻力。

对于苹果来说,如果做不到颠覆用户的智能体验,它宁愿及时止埙,亦不愿交出平庸的产品。

参照苹果不断降低自动驾驶级别的研发目标,直至取消造车的做法,显然它是举双手投降了。

作为全球科技龙头的苹果,此举也否定了智能驾驶的宏大愿景——全自动驾驶。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通用宣布将终止Ultra Cruise智驾项目,转而将精力投入到迭代升级Super Cruise系统。

其中Ultra Cruise的研发目标,是实现全场景的可脱手自动驾驶。

再者,去年12月,两辆Waymo自动驾驶汽车在几分钟内,相继撞上了同一辆牵引卡车。

2月中旬,Waymo首次宣布召回所有自动驾驶车队,进行软件更新。

关于全自动驾驶的“噩耗”,正接二连三出现。

而这次苹果「弃车」的传出,可谓揉碎了智能驾驶的大饼。

小米SU7 最低售价:暂无报价 图片 参数配置 暂无报价 懂车分暂无 懂车实测暂无 车友圈4.6万 车友热议 二手车暂无

老虎一声吼,兔子抖三抖。

苹果取消造车一事,远不只是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

此举的涟漪效应,或将祸及远在东方的新势力们。

在苹果取消造车的消息传开以后,雷军发文表示,「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

「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3年前我们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何小鹏也说到,「去年还讨论过,汽车行业新进入者会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苹果。」

「2024年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但没有想到苹果出了这样的牌。」

「没有想到」,这是科技界造车代表的心声。

可以说,苹果这一决策,是狠狠打了新势力们跨界造车的脸。

在间接上,它否定了「人车家全生态」的科技愿景。

同时,它也否定了打着智能旗号而生的新势力存在价值。

换句话说,尽管新势力加速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变革,但远未及「颠覆」的程度。

这样下来,已上市的新造车企业估值,难免受到影响——智能愿景估值再被看衰,更多回归到传统汽车业的估值模型。

回归传统估值模型的核心,在于对「盈利指标」的重视程度。

近段时间蔚小理三家市值的持续拉开,已然说明了当下资本的追逐点在哪。

此外,以业务已遍布全球的特斯拉为例,近1年其毛利率已跌破20%。

反观没有拿出太多新鲜玩意的苹果,则在上一季度实现了45.9%的毛利率。

「智能汽车」这门生意,已经不能给苹果再画上更大的饼。

此时选择放弃,正是「回头是岸」。

李想也作出了正面评价,「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

在10年时间内,苹果汽车项目共投入了超100亿美元(约721亿人民币)。

即便如此,库克依旧大胆下狠手,毅然终止了该项目。

反观真正下场造车、已投入100亿元、马上即将上市的小米汽车,这时处境多少有点尴尬。

是该继续造车,还是学老大哥苹果,这下大家都对小米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不过很快,雷军发声,「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7(图片)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雷军最后的创业,仍将继续。

在小米继续投身汽车行业红海之际,苹果则表示将原来的造车团队,调去研究AI人工智能。

AI,是现时科技产业的追逐热点。

但任何一次新产业的变革,都离不开政策的主导。

苹果取消造车,看似不是单一事件。

在苹果取消造车之前,欧美已形成了一波「放缓电动化」的潮流。

去年9月,英国宣布将“2030年燃油车禁售令”,推迟到2035年执行。

到了年底,德国结束了对电动车的购买补贴。

同期,奥迪宣布将不会寻求最大限度提高电动汽车产量,而是同时推广内燃机、插混车型。

接着在不久前福特的年报会上,官方表示将减少在大型电动车上的资金投入,转而生产小型电动汽车。

福特还指出,下一步其发展重心,将是推出更多的油电混动车型。

与此表态类似的还有奔驰,该公司在最新年报会上提到,「放弃“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的计划。」

「新计划改为到2030年,纯电动车和混动车的销售占比同为50%。」

欧美同时宣布放缓电动化转型步伐,这除了有企业盈亏层面的考虑以外,不能排除的一点是:

今年美国大选,代表传统能源利益的共和党将重新上台,即“懂王”回归。

欧美放缓电动化的浪潮,实际是在用脚投票。

至于苹果取消造车,多少也是顺应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指苹果这一决策,仅通过12分钟左右的会议来完成通知。

苹果汽车的“暴毙”,跟去年OPPO自研芯片子公司哲库科技的解散,有似曾相识之意。

苹果取消造车计划,这是否属于更上层的意思,这点不得而知。

但要看到的一点是,美国科技界正以「集团军」的力量来形成“锁链”。

日前,英伟达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首次将华为认定为最大竞争对手。

而就在不久前,英伟达发布了最新财报,上一季度净利润达12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了7倍。

更引人关注的是,受限售政策影响,上季度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萎缩了超70%,目前中国市场占比仅剩4%到6%。

但即便这样,依旧拦不住英伟达财报及市值的狂飙。

面对英伟达的“停不下来”,昔日作为老对手的英特尔召开活动,宣布将业务调整为代工厂,为内部和外部客户提供服务。

按照计划,英特尔在美国和欧洲建设芯片制造工厂,以实现在两地制造芯片的比例达到50%。

除去芯片层面,属于应用层的OpenAI公司亦大放异彩。

继此前的ChatGPT之后,近来文生视频的Sora大模型在发布以后,再次掀起了业界震动。

从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到虚拟世界的构建,再到视频细节的刻画程度,Sora再次彰显了AI人工智能的进步。

肉眼可见,一场新的内容生产革命即将到来。

还需留意的是,作为用户交互应用层的苹果Vision Pro已经开始发售,这时你会发现:

从芯片端、芯片生产、AI模型开发,到内容生产革命、交互设备的创新,美国巨头们都在各司其职,以集团矩阵的体系来冲锋科技革命。

至于特斯拉,再也无需担心苹果汽车的冲击,可以心无旁贷继续钻研自动驾驶、研究更多的电动车型。

反观通用、福特,也无需急着完成电动化转型,可以先推出更多油混产品来迎合市场。

大家都各施所长、各得其所,集体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

在不以互相厮杀为目标的前提下,各方都能在「投资-生产-盈利」的正向链条上循环下去。

这种战略决策效果,正以持续报喜的财报呈现出来,并且这还是在中国市场占比降低的情况下实现。

这,大概才是最为叫人担心的。

苹果取消造车,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电动车取得了对传统汽车实现产业超车的胜利。

但问题是,这场能源技术争夺战是否耗费了过多的社会资源成本?以及,是否冲击了传统贸易链条的利益关系?

而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的开展,我们的投入以及在胜负场的角色,又会是怎样呢?

苹果取消造车,看似失败了,但手上没有被浪费的子弹,才是最要命的。